自从照相技术被发明出来以后,战地摄影记者这个高危职业亦随之诞生,他们跟随部队行动,拍摄了海量的战地照片,其中,有的照片成为了经典,成为了关于那场战争的标志性历史影像。比如苏军旗手米阿卜杜勒哈基姆·伊斯梅洛夫将苏联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屋顶,比如美海军陆战队在硫磺岛的插旗照,等等。
如果评选解放战争的标志性照片,估计占领南京总统府当拔得头筹。至于抗美援朝,自然首推志愿军从冰封的江面跨过鸭绿江(照片中的部队为第64军),保家卫国,打击美国侵略者。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在战争史上这是一场激烈而短暂的中等规模局部战争。我军东线(广州军区)和西线(昆明军区)的部队对阵的是越南第一(东北)和第二(西北)军区的越南正规军、地方部队、队、民军,战场从东向西在越南北部6个省广宁、谅山、高平、河宣、黄连山、莱州的山岳丛林地带展开。
谅山市是越南谅山省省会,坐落于一个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的小盆地中,四面环山,有海拔800米以上的扣马山、扣考山和扣派山等天然屏障,交通发达,有公路与河内、高平、太原、禄平相连,河(内)友(谊关)铁路纵贯市区,是越北地区的交通枢纽。
谅山距离河内150公里,谅山以北峰峦叠嶂,地形复杂险峻,谅山往南则是稻田水网地带,再无高耸的大山阻隔,因而谅山自古以来就是越南北部的军事重镇和、经济、文化中心,是红河三角洲北部的屏障。
3月5日,新华社发表中国政府声明,宣布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效果已经达到,中国边防部队开始撤军。前线分,最后一辆回到中国领土。同日,中国宣布完成撤军行动,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
在这28天的战争期间,战地摄影师拍下了大量的照片(越方拍摄的较少,但有国外记者拍摄的照片作为补充),保存了关于这场战争的珍贵影像资料。在这些资料中,中国和越南都有一张可以作为这场战争的标志性照片,巧的是这两张照片均拍摄于谅山战场。
广西方向的东线个军,组成四个集团,于1979年2月17日分14路进入越南境内。其中北集团为广州军区第41军,南集团为广州军区第42军,东集团为广州军区第55军,机动集团为武汉军区第20军58师,武汉军区第43军,武汉军区第54军,成都军区第50军(148师,150师)。该方向是此次自卫反击战我军的主攻方向。
第一阶段作战,东线日,东线师的先头部队扫清了高平外围的主要据点;55军163师487团2连(大渡河连)和489团7连于下午17时25分占领了平顶山表面阵地,余敌退入法国炮台(即鬼屯炮台)。据被俘的越军上士交待,炮台内有敌800--1200人,及数目不详的越南党政人员和***。
22日--23日,在喊线吨汽油实施大爆破,彻底炸毁了4个进出口和所有通气孔;487团2营于23日3时30分攻克探某据点群,歼敌450余人;165师494团以一个营又两个连的兵力于22日歼灭了据守班庄的越军12团5营营部带两个连,493团从19日--23日发动连续进攻,攻占339高地。至此,越军第3师第12团被全歼。
2月19日18时,121师穿插到达809、841高地和董赛地区,完成穿插作战的第一步任务,但是后勤通路完全被敌断掉,全师断粮弹2-3日,“只能靠采集甘蔗、香蕉、红薯、野菜等充饥。总算攻占了越军一粮库才解决断粮危机。”而后361团北上安乐,363团留董赛地区打援,师前指率362团继续向扣屯穿插,于22日进至扣屯。
123师主力于进攻发起后在121师后跟进,在通农分路向东经安乐、河安,向扣屯方向穿插。367团2营沿公路乘坦克开进47公里,沿山间小路徒步开进43公里,于20日5时占领扣屯西侧的312高地。但是,师团主力因为迷路耽误50个小时仍未到达扣屯(367团主力还未出国境就迷路,只得改由369团超越攻击前进),后改变任务参加河安地区的进攻战斗,经过3天激烈战斗至23日方才攻克目标,打通了公路,把在不同地域作战的3个师连成一片。
由于北集团担任大纵深穿插任务抵达扣屯地区的仅一个团又一个营,兵力较少,两个师均未能实现攻占高平的预定任务。拥有3个英雄团的41军穿插部队(另41军122师拥有一个英勇善战模范团364团)未能实现战前预定目标,反而让小兄弟42军夺得了攻占高平的荣誉,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虽然2月21日我第42军部队已占领高平外围,但此前军区通报高平之敌有两个多团并配有几十辆坦克,而第41军未到达,以第42军一个多师的兵力攻击似显仓促,前指遂令42军就地控制要点,待41军到达后再行攻击。
至此,第一阶段作战结束。高平之战我军用力过猛,未能充分考虑越北多山少路甚至无路的复杂地形和越军抵抗的坚决性及游击战术的执行力,未能达成预期的歼敌效果。25日,前指令第41军、第42军在高平地区展开清剿,到3月上旬,逃进周围山地的越军第346师及其他各种武装被歼灭,但其师部提前逃出了合围圈。
第二阶段作战,谅山成为东线年,安南的阮朝设立谅山省,立省之初,谅山包括1府(长庆)和7州(温州、七泉、禄平、退浪、安伯、文官、文渊);1976年4月,谅山省、高平省合并为高谅省;1978年12月,高谅省重新划分为谅山省、高平省。
谅山是越南首都河内的门户,特殊而重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谅山方向是越军的主要战略战役方向。谅山之战时防守谅山之敌为越军第3师余部及刚增援上来的第327师、第337师、北太省197团等部,后备部队是从柬埔寨抽调回防的越军王牌304师(越军TOP2)和325师(我军攻克谅山后这两个师刚刚到达谅山外围),是1979年战争时越军兵力最多的一个作战方向。越军企图凭借多年经营构成的野战防御阵地与坚固防御阵地相结合的完整的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体系,阻止我军进攻。
2月27日,55军从多个方向猛攻谅山,经过2天战斗基本扫除了外围的防守越军。163师487团攻克扣马山,488团攻占417高地;164师(加强50军148师443团、444团)490团于3月1日18时占领461高地,492团12时攻占445高地;165师在163师右翼担任助攻,493团先后攻克555、520、559高地,495团于28日进至巴扁附近控制要点。
禄平方向,43军127师(加强54军坦克团3营)和128师于27日7时发起攻击,28日占领禄平县城和附近各高地,歼敌2个营,推进至奇穷河北岸,以主力控制各要点,抓紧肃清残敌。3月1日9时30分,55军集中了19个炮兵营的246门大口径火炮,对谅山市内33个重要目标进行了猛烈的火力急袭,30分钟内发射炮弹9919发。这就是人们口中的许世友万炮轰谅山。
越军一不明单位(应为第3师)用无线电明语向河内总参报告:“敌人从上午8时30分(河内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个小时)开始炮击,火力非常厉害,简直不可想象,炮声隆隆,从未见过这样猛烈的炮火,炮弹一直不停地轰,数不清有多少发,所有的道路都被他们封锁了,我们简直无法抵挡,要撤退只有爬山。”
炮击过后,55军向谅山市区发起了猛攻。163师在55军坦克团的支援下从西北攻向谅山城内,488、489两个团从两个方向进攻,487团为师预备队;164师从谅山东北进攻,其491团更是于3月2日9时许首先攻入谅山市区;165师从谅山西侧发动攻击。战至3月2日中午12时,我军全部攻占了谅山北市区,隔奇穷河与越军对峙。
3月3日,西线军攻占铺楼、郭参。东线师攻占茶灵,而谅山方向却出奇的平静,仅有作为预备队的54军161师攻占脱浪县城,保障55军右翼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