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海江段每年都要进行中华鲟的增殖放流,今年的活动将从4月12日开始。这几天,在上海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给即将放流的中华鲟做体检。
总台记者 盛瑾瑜:今天要对中华鲟进行两项体检。一项是水下的体检,另外一项是短暂离开水池的检查。
潜水员通过伴游的方式,近距离观察中华鲟的姿态变化,比如它的游动速度、游动的水层,还有胸鳍、尾鳍等外部形态。中华鲟看起来很温顺,没有牙齿,靠口膜收缩把食物吸到嘴里。别看没有牙,它一天要吃四顿,吃掉饵料可以达到体重的10%。
和水检不同,这一尾中华鲟被移到了检测池里,用担架限制它的范围。工作人员捂住中华鲟的眼睛,这是在人工干预中比较有效的安抚措施。
完成体检和标记,中华鲟就可以游向更广阔的水域,开启野外生存之旅。如今,将人工繁育的中华鲟放流,已经成为保护长江生态系统的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