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集录作者近几十年的诗歌作品,主要有纪游、纪学、纪事、赠答、怀人、杂诗诸作,另有若干小词。作者祖籍桐城,家传诗学,在学术研究之余,喜事吟咏,其所做诗充发挥诗歌书写日常,吟咏情性的功能,渊懿典雅,有稗诗教,尤其“纪学”诗品学论文最见学人特色,“赠答”“怀人”诸诗对象亦多为学界中人,或追慕先贤,或同辈往来,或勉励后学,畅叙诗歌之情,颇得学问之乐,是一部较有代表性的学人诗集。
五一小长假,与万光治先生游京口三山(金、焦、北固)一渡(西津), 归走栖霞山 , 并留影拙撰赋碑前 , 作短律一章以记
壬午秋月与诸师友作徐州、沛县之行,参观汉墓汉画像石棺,登歌风台,感慨良深。归读章灿教授华章,渊懿典雅,钦慕不已,因步其韵,空号一首以报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以先君子名设立“许永璋奖学金”首届颁奖仪式,忆昔先君子训诫结教学治学有“不钓虚名种福田”诗句,因成小绝
莲池书院讲赋,找出光绪年间曾祖希白公古莲池授课时所用小皮箱,拍照投影给河北大学同学及莲池工作人员一览,课毕,口占小绝
务正学棣撰硕士论文《晚清桐城文派研究》成,三载辛勤,颇见创获,予乡梓旧学得以重光,欣慰之余,草此小诗,以供补壁,或寓劝勉之意云
甲申仲夏与务正、樊雨、于兵、海波诸学棣同游鸡鸣寺,登豁蒙楼,遥眺北湖烟柳、钟阜晴云,把酒临风,清谈移时,感赋小诗,兼送樊雨学棣之广州
《桐城诗词》辟专栏悼念先父永璋先生,真情挚谊,感荷良深,因成长律一章,寄奉“诗学会”诸乡贤诗友
孙伟喜得千金,依东坡《聚远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 一时收拾与闲人”诗意,取佳名曰“与闲”,因成藏头小诗一首以贺
友人马君于金陵创立首家“特殊教育博物馆”,馆内陈列历史各国“特教”事迹与物件,开辟之功,令人钦佩,因成小绝,乃遵马君嘱为之“题辞”耳
癸巳夏皋月十七日务正、许波、晓光来议赋汇事,与在宁诸学棣聚会仙林中心某酒楼,欢娱间因忆建辉、新宇,余心感之,赋七律一章以记兼寄诸君
余幼承庭训,略闻声律,少长揣摩古学,习为缀句,始知诗乃心声,词为言助,偶有吟咏,因缘感发,未计工拙,故此诗集之编,亦心声之献酬也。然则人生际遇,时运也哉,章句生涯,可观文运之否泰。
余幼逢家难,少年坎坷,时嗟衣食,何来吟兴?昔言诗穷而工者,非老成如少陵之宏篇,何敢有企心愿望。天运转蓬,余得以从教为业,始视文章为职志,终日乾乾,持论案牍,却寡有吟兴。且治学偏于辞赋,雕虫绣帨,浴目不离,时滞灵动之意;月露风云,充耳未闻,犹失自然之心。
然幼时记忆,萦诸怀抱,见物生意,触景生情,乃人之常性,于是观诸旧作,或纪游,或纪学,或纪事,或赠答,或怀人,倚声留句,以记其行迹,存兹念想。余之诗,因随兴而作,杂乱无章,所幸学棣宋君永祥为之编排,规模略具,卷帙是成。尝思乡先贤刘海峰先生“因声求气”之说,余以为倚声者,但求生气而已矣。
许结,笔名解之,自号懈翁。学文学院教授、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辞赋学会会长、江苏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版学术专著《中国辞赋理论通史》等30余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