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创建蓉城见闻 在成都感受万千气象
栏目: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4-03-03 16:06

  “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欢迎大家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7月28日-8月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举行,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在“大运之城”绽放。12天时间,赛场内,来自全球的6500名青年运动员在“成都成就梦想”;赛场外,成都市民以主人翁的姿态,点亮了“文明之光”。

  为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经验,进一步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8月28日,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许艳萍带队到成都进行了考察学习。

  每栋单元楼都配有智慧门禁系统,都悬挂着“欢迎回家”的温馨小木牌;轻触一下开关,垃圾箱就能自动打开;点击手机屏幕,即可报名参与社区活动或预约社区空间……从“治理”到“智理”,智慧社区已经走进成都人的日常生活。

  “8月29日,今日限号2、7,已用车位138个,剩余车位26个……”走进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新盛社区新乐北街7号院大门,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面LED显示屏,上面显示着日期、天气、是否限号、车位数等便民信息,社区服务项目、房屋租住基本情况等也都跃然屏上。

  据介绍,肖家河新盛社区于2005年修建,通过改造不仅“颜值”提升,还对垃圾分类、非机动车车棚改造、消防设施提升等进行了一系列智慧化管理内容的植入,它是成都市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生动实践。

  新盛社区将可回收垃圾引入商业服务,居民向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投放垃圾时可自动称重,并获得现金奖励。而其他垃圾分类箱顶部都加装了爆桶预警摄像头,当垃圾溢出或未按规定投放时,摄像头通过算法启动预警模块,并通过“智慧蓉城”预警系统立即反馈给环卫部门处置。让大家啧啧称赞的是,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一侧都有洗手池,毛巾及灭烟装置等,小小细节彰显“有温度的智慧社区”的人文关怀。

  电动车充电难,私家车停车难是许多老旧小区的顽疾,针对停车问题,新盛社区对非机动车棚进行了智慧充电改造,充值即可充电。社区负责人介绍,第三方专管公司免费为居民安装的100台智能充电设备设有电流保护装置,只要扫描二维码,便可以控制充电时长和查看电动车状态。除此之外,社区还专门设置了智慧化立体停车库,车主按下相应按钮,车库就可以自动进行车辆移动,仅需两三分钟,车辆即可出库。

  老旧院落建成时间长,消防设施多数陈旧,为提高安全系数,新盛社区在院落楼道设置了近百个24小时监控的无线智能烟感装置。当烟雾达到一定数值时,对应的探测报警器就会发出报警信号并通过电话、短信、手机APP等方式报送至住户,实现了初期火灾实时监测、实时报警、实时联动。

  智慧政务、智慧社企服务,在新盛社区处处可体验到“智慧社区”带来的便利。据了解,新盛社区还利用大数据、智慧云、物联网等技术,为居家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物流配送等居家养老融合服务。

  智慧社区建设是成都市建设品质化、现代化社区的落地举措。2022年11月《成都市智慧社区建设导则》发布以来,成都市智慧社区建设按照“115N”思路,集约打造一个智慧社区综合应用平台,合力建设一个社区主题数据库,开放打造社区党建、社区安全、社区治理、社区服务和社区发展5个板块及N个应用场景,通过调动广大社区和各类主体全面参与场景建设,为基层减负、为治理赋能,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更好地满足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形象魅力、发展活力、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成都已蝉联5届全国文明城市,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元的时尚,更能体验到其开放、包容的性格及无处不在的热情活力。

  石羊街道盛华社区是成都市首批国际化示范社区,辖区商业、生态、教育、文旅资源丰富,有集便民服务、文化、运动、学习、休闲为一体的“源动力·潮盛华”文体活动中心,还有铁像寺水街等集休闲、商业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商业街区。

  “不开心的时候,流泪不如流汗”“不健身的人样子老,健身的人老样子”,在“源动力·潮盛华”社区文体中心随处可见幽默风趣的标语。室外细雨霏霏,室内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场馆内,市民挥汗如雨。该中心通过“市场+公益”运营理念,面向周边15万名居民提供便民服务。考察团对场馆运营模式、“微网实格”建设、志愿服务等情况进行了学习了解。

  各类社区资源聚合联动的社群组织、国际化高品质的社区项目品牌、活力充沛的社区活动阵地……这些都是盛华社区的“名片”。社区积极整合商业资源,通过社群组织中外人士一同参与社区协商议事,培育20余个国际化品牌项目,打造的“源动力?潮盛华”阵地、开展多样化文体服务,基层治理效能覆盖社区全年龄段居民。

  发掘新就业群体职业优势,扩充社区治理“微”力量。盛华社区负责人介绍,他们秉持党建引领,融合社区居民、企业、社会组织多元力量,形成文化引导、全民参与的基层治理模式,持续做好细治、智治、共治文章,细化“微网实格”服务管理体系,以高效能治理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铺就了民生的幸福底色。

  社区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活力因子。成华区跳蹬河街道杉板桥社区把辖区企业、各类组织、市民群众吸引到文明社区创建中,推动形成了“文明社区人人参与,社区文明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立足“引”字打基础、立足“实”字抓活动、立足“精”字树标杆、立足“融”字求突破,截至目前成华区实现了1个区级中心、11个街道所、83个社区(村)站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挂牌建设。按照成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纵向到底、联动的总体部署,杉板桥将文明实践延伸至街区、景区、商区、园区、小区,构建多元文明实践场景,真正把“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党的事业”落到了实处。

  据介绍,杉板桥社区成立于2001年,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有20个小区,服务人口7万余人。为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百姓生活新期盼、区域发展新特点,杉板桥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发挥“阵地联建、文化联动、活动联创、服务联享”的运营思路,构建符合社区特点的“一带(产业带)一圈(公园社区圈)一群(新青年群体)”文明实践体系。以社区站为圆心,整合了万科城市生长中心、椿山万树养老中心、天府社创中心等7大新时代文明实践新场景,彰显“一站一特色·一景一服务”的独特魅力。

  社区“微中心+全服务”便民服务一站通,是杉板桥社区文明实践重要的资源对接阵地。考察团在此了解到,居民通过窗口、自助服务区、社区微信公众号预约等多种渠道可办理各类民生服务、社工服务、企业服务。社区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径,联络辖区企业资源,主动搭建了会员单位超过160家的产业联盟,为辖区居民、企业人群及游客提供美好生活定制、创意伴游等服务,进一步提升了为民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杉板桥年轻群体和高素质文化群体多,对文化氛围培育、沉浸式阅读体验要求较高。为此,社区设置了沉浸式品读学院,根据居民对不同文化的需求,开设了最中国、中国人看西方、最西方等“学习园地”。辖区共驻共建单位、两新组织等也纷纷在此举办读书沙龙汇活动,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也充分活化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空间。

  杉板桥社区是一个新兴产业社区,不仅有专业化的产业人群,也有初入社会,充满斗志,但缺乏实践路径的青年人群,还有拥有想法,但缺乏信息资源的初创团队。为回应这些需求,社区搭建了创新创业平台,聚合资源,提供实践指导,让大家增加了思想碰撞和发展的机会。另外,社区充分发挥党建联盟引领作用,整合18支志愿服务队,培育孵化了“七色志愿者联盟”,进一步提升了志愿服务的精细化和专业化程度。

  成都被誉为天府之国,既有山川俊美的自然风貌,又有秀冠华夏的历史人文,还有“勤稼穑,尚奢侈,崇文学,好娱乐”的闲适,相信到过成都的人,都有一个专属的成都印象。

  龙泉驿区洛带镇宝胜村是四川省省级文明村,村内处处皆美景,蓝天、白云、小桥、流水、人家;菜坛、荷塘、藕田、葡萄架……平凡而美好的田园景象在此定格,再一次让人深深体会到: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成都,还是一座来了还想再来的城市。

  宝胜村是典型的农业村,西距成都13公里,全村幅员面积3.9平方公里,现有村民3800余人,其中95%以上为客家人。村内刘家祠堂、杨家祠堂、桃花古寺等文保点位至今保存完好。说起村里的发展,宝胜村、村委会主任陈礼惠滔滔不绝,“我们坚持红色引领、深植绿色基因、筑牢金色保障、借力橙色服务、推动‘青廉’生态,以‘五彩党建’为鲜明底色,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描绘出了客家新村的新画卷”。

  乘观光车穿行于村庄和农田,只见村道主路、墙面和菜坛都以葡萄文化、客家文化、农耕文化为主题进行了手绘美化。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外,不时出现一幅幅村民劳作、孩童笑脸的摄影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据了解,今年4月份,一场来源于乡村,呈现在乡村的“穿过田野 穿过小溪——宝胜村影像驻留计划”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田野溪边、村屋树林为展览场地,村民是主体,村子是展场,根植于泥土又传递着温暖。

  陈礼惠介绍说,宝胜村探索实施“党建统领、乡村旅游引领、生态产业支撑”的发展新模式,成功引入摄像、陶艺、音乐、国画等艺术家为“荣誉村长”,盘活村里的闲置房屋和院落,打造了一批特色艺术景观,并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宝胜村同时依托葡萄产业园区,探索“研学+”发展新模式,推动“研学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通过农商旅产业融合,村民体会到了乡村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激发了他们参与乡村旅游业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美丽乡村的建设。该村先后荣获国家级“绿色村庄”、新时代·中国最美乡村等20余项殊荣。

  看山望水品乡愁,绿色生态入画来。金秋时节,到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到成都的乡村走一走,在这里既能感受千年巴蜀文明,亦能真正体验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志愿服务是城市文明风尚的标志,无论是在石羊街道盛华社区、跳蹬河街道杉板桥社区,还是在洛带镇宝胜村,各级各类志愿组织用实际行动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角落。

  成都是一座“志愿之城”,大运会期间,赛场内外约2万名志愿者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数据显示,大运会筹办以来,成都青年志愿者注册数量从67万增至139万,新入驻志愿者服务组织6300余个,较筹办大运会前增长190%。

  据了解,今年成都市文明委出台了《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经过3—5年的努力,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常住人口比例将达8%以上,使成都成为“志愿者之城”。《意见》明确了以“社会化、规范化、公益化、专业化”为工作导向,以建设“志愿者之城”为工作目标。提出要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制订《成都市志愿者注册登记管理办法》,实行随时随地实名注册,并建立分级分类志愿培训制度,构建市——县——社区志愿服务培训机制,加强志愿者骨干的培养。

  而在激励回馈方面,成都市要出台《成都市志愿服务记录办法》和《成都市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激励办法》推行志愿者星级认定,建立志愿者嘉许制度,褒扬和嘉奖优秀志愿者,授予荣誉称号;建立志愿服务回馈制度,鼓励公共资源优先或免费向优秀志愿者开放、提供,加大对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扶持力度。

  除此之外,《实施意见》还提出,市、县两级要将志愿服务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街道(乡镇)、社区(村)要用好公共服务资金支持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工作经费保障。下一步,成都市文明办还要把市级有关部门和区(市)县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成都综合文明指数测评,强化监督检查。

  志愿服务是淄博此次赴蓉考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8月初,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以打造服务淄博、诚信淄博、志愿淄博、劳动淄博、文化淄博“五个淄博”为载体,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之城”、重信践诺的“诚信之城”、互助互爱的“志愿之城”、干劲充盈的“劳动之城”、和谐美好的“文化之城”。其中,建设“志愿之城”首次被提升到全市战略层面。

  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目前淄博市仅通过“志愿山东”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信息平台进行线万余人,加上其他平台注册和线下志愿者,全市志愿者拥有量达110万,这相当于全市470万常住人口中,平均每4-5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志愿精神”已然融入城市血脉。

  据了解,目前淄博市已出台《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试行)》《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等文件,从多方面明确了志愿服务工作措施和发展方向。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许艳萍说,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对实现“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制定了更清晰的路线图,对打造“志愿淄博”提出了新要求。下一步,淄博市将按照市委《关于聚力打造“五个淄博”进一步推进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着力推动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能为、人人愿为,让志愿服务融入日常、蔚然成风,全面打造互助互爱的“志愿之城”,让每一位市民和外来人员都充分感受到“淄博是一座最有爱的城市”的温暖。

服务热线
电话:微信:abc0625999 QQ:
高端外围招聘|全国大圈招聘|大圈外围招聘|伴游招聘平台 网站首页 高端外围招聘|全国大圈招聘|大圈外围招聘|伴游招聘平台 电话咨询 高端外围招聘|全国大圈招聘|大圈外围招聘|伴游招聘平台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