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卡特的顾问,波兰犹太裔美国人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在他的《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一书中写道:
“乌克兰是欧亚棋盘上一个新的重要地带。它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存在有助于改变俄罗斯,因此它是地缘支轴国家。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欧亚帝国。……但如果莫斯科重新控制了拥有5200万人口、重要资源及黑海出海口的乌克兰,俄罗斯将自然而然重获建立一个跨欧亚强大帝国的资本。乌克兰丧失独立将立即影响到中欧,使波兰变为一体化欧洲东部前沿的地缘支轴国家。”
自2000年普京上台以来,随着经济的逐渐向好,一个帝国的梦想也成了他心头挥之不去的铅云,奥巴马甚至这样说普京:
普京要成为彼得大帝或史大林,自然是先要把俄罗斯恢复成为曾经的欧亚帝国,而要美梦成真,乌克兰必然要重新收入囊中,至少是要把黑海的的出海口克里米亚先收入囊中,据为已有。
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南部,濒临黑海和亚速海,面积2.6万多平方公里,是前苏联走向欧洲和世界的海上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从1654年沙俄同东乌克兰合并开始,俄罗斯除割走了乌克兰周边一大圈的土地,沙俄还在东乌克兰疯狂进行民族换血,这使得俄罗斯族逐渐成为东乌克兰的主要民族。
18世纪,俄罗斯又相继把乌克兰和黑海北岸地区并入自己的版图。到1795年,除加利西亚以外,乌克兰其余地区均在沙皇统治之下。
1917年底东乌克兰地区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苏维埃政权,成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18年至1920年外国武装干涉时期,西乌克兰被波兰占领。1922年苏联成立,东乌克兰加入联盟,成为苏联的创始国之一。根据波兰和苏联签订的《里加条约》,西乌克兰成为波兰领土,1939年11月,二战爆发,波兰被分割占领,西乌克兰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
1954年赫鲁晓夫也以同化乌克兰的考量将克里米亚赠送给乌克兰,至此哈尔科夫、卢甘斯克、顿涅兹克、克里米亚以及敖德萨,成为乌克兰境内的俄罗斯族区域,他们对俄罗斯的好感,与心向欧洲的西乌克兰形成了势同水火的态势。
3月18日,普京在国家议会就克里米亚公投发表讲话。他说,克里米亚过去以及现在都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部分……根据公投结果,克里米亚议会17日宣布从乌克兰“独立”,申请加入俄罗斯……
尽管兵不血刃的普京为夺取克岛付出了高昂的经济代价,但大多数的俄罗斯人还是支持他的,而被割了地的乌克兰也只是口头上了一下下,然后就忍气吞声了,这让普京有了更大胆的设想,那就是在乌东继续制造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克里米亚,最后直至完全吞下乌克兰捎带吞并毗邻波罗地海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和摩尔多瓦甚至波兰,打开通往欧洲的门户,实现其成为欧亚大帝的终极梦想。
于是。经过普京的一顿操作,乌东的顿涅茨克、卢甘茨克、哈尔科夫先后脱离了中央的领导成为了自治洲,顿卢二州又宣布为自治共和国,然后再宣布独立,再然后普京说朕准了,下一步就等这两个小共和国申请加入俄联邦了。
如果这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虽然剧情会显得很平淡,但起码不会翻车,可惜的是普大帝有点太心急了,他忘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句古训,只是担心可别把豆腐放馊了再吃,结果,烫着了。
此时此刻,不论是普京还是泽连斯基,他们的心都悬在马里乌波尔,对于老普来说,拿下马里乌波尔就可以一路西进,跨过第聂伯河直取基辅,即使被挡在这里,也能拿到谈判桌上的一根筹码;对于小泽来说,丢弃马里乌波尔就等于放开了门户,使基辅外围再而衰、三而竭的俄军死灰复燃一鼓作气拿下基辅。
军事斗争中最残酷的战斗——巷战正在进行中,每一分每一秒,炮声隆隆,血肉横飞,俄军不惜代价也要拿下这座城市,乌军宁可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不肯放弃这座城市。
3月21日上午,俄军向马里乌波尔守军发出最后通牒,命令当日下午五点以前必须投降!乌军直接表示拒绝,当日乌政府向马里乌波斯授军两名指挥官,亚速营营长丹尼斯·普罗科彭科,乌军海军陆战队第36旅指挥官巴拉纽克授予“乌克兰英雄”称号,守军意志坚定,斗志高昂,大有“不成功则成仁”之豪迈。
现在,距俄军的最后通牒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天,战斗还在进行中。双方都在打消耗战,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马里乌波尔的枪声从克里米亚半岛被普京公投走以后就没有停止过,这里处于顿涅茨克与克里米亚之间,两边的武装对这里形成了夹击之势。
在2014年10月,屡遭打击的乌东政府军损失了总兵力的一大半。乌军主力10个步兵旅,2个坦克旅,3个炮兵旅和2个空降突击旅共计4万人被顿军和俄军歼灭。
随后,乌东民兵和参战俄军随后又以优势兵力穷追猛打,包围了乌军7000人,这7000人中只有不到100人突围成功。在顿巴斯机场,东部民兵全歼了乌军80空中突击团,仅有13人被俘后生还。顿州机场之战被称为顿巴斯战争中的斯大林格勒,6个月的拉锯战之中双方死亡3600人,机场内尸堆如山。
顿巴斯战争的惨败让乌克兰人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大量由东部地区爱国人士组成的乌领土防卫营极大地填补了乌军严重损失造成的力量真空,他们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最终造就了当代乌克兰军队的脱胎换骨。
脱胎换骨的乌军已经完全摒弃了苏式的军队建制,以最基本的班排为点头单元,每个战斗小组不过十几人,高度的信息化使每一个士兵都可以直接接受来自最高指挥机关的指令,机动灵活,随时组合与分解,先进的单兵武器与意志坚定、技术成熟的单兵个体相结合,人人都成了《第一滴血》里的兰博,战争变得如同《反恐精英》一样的CS。
此时此刻,马里乌波尔的巷战还在进行中,来自各方的消息让我们莫衷一是,但可以肯定的是俄军并没有像自己宣称的那样进展顺利,而马城以外的战斗已经拨云见日,俄军再一次战略性撤退了。
另一个方向,马卡里夫位于基辅以西60公里处的马卡里夫,俄罗斯军队已被击退,乌克兰的国旗重新升起
我们可以想见,此时此刻陷入孤城中的俄军的心情,他们开始弹尽粮绝了,夜色降临后,会不时有冷枪冷炮冷导弹向他们袭来。